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渔综合种养中稻田养蛙的场地要求、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稻田养蛙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ce-Fish Integrated Farming - Rice Paddy Frog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911-202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中关于稻田养蛙的部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明确指出,在稻田养蛙过程中,蛙类的选择应以本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且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为主,如黑斑蛙等。同时强调蛙苗投放前需经过严格检疫,确保无病害传播风险。
在养殖环境构建上,要求稻田周边设置防护网防止逃逸,并保持水质清新,定期监测水体pH值、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维持在适宜范围内。稻田内部还需设置遮阴设施,为蛙类提供避暑场所。
对于饲料投喂,提倡采用生态友好型饵料,包括昆虫幼虫、小鱼虾以及专用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变化和蛙类活动状况灵活调整,避免过量造成浪费或污染。
此外,还特别提到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建议建立日常巡查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处理,并及时向专业机构报告。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养蛙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