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的基本原则、监测方案、净化措施、评估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规模养猪场开展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seudorabies Purification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898-2022《规模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是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为规模化养殖场提供了系统化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2. 净化: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猪群中伪狂犬病毒的过程。
解读:这部分明确了术语的定义,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相关概念。伪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净化工作旨在彻底清除病毒,保障猪群健康。
二、基本要求
1. 场址选择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地势较高,排水良好。
2. 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管理等。
解读:良好的场址选择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成功净化的基础。远离污染源可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完善的管理体系则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途径。
三、检测与诊断
1. 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2. 血清学检测采用gE/gI双抗体夹心ELISA法。
解读:这些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判断猪群是否感染伪狂犬病毒。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对于制定合理的净化策略至关重要。
四、疫苗免疫
1. 使用基因缺失疫苗,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进行免疫接种。
2. 初次免疫后间隔4周加强免疫一次。
解读:基因缺失疫苗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合理的免疫程序有助于快速建立群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载量。
五、淘汰与隔离
1. 对所有阳性个体立即淘汰处理。
2. 新引进种猪需隔离观察至少30天,并经检测确认无病毒感染方可混群。
解读:及时淘汰阳性个体是防止病毒扩散的关键步骤之一。新进种猪隔离观察可避免引入新的感染源,确保整个猪群的安全性。
六、环境消毒
1. 定期对圈舍内外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2. 消毒剂选用高效低毒产品,如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溶液。
解读:持续有效的环境消毒可以破坏病毒生存条件,减少环境中病毒数量,从而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七、监测与评估
1. 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监测,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2. 若连续两年未检出阳性病例,则视为达到净化标准。
解读: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评估净化效果。只有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稳定期才能确认净化目标已达成。
八、档案记录
1. 记录每次免疫、检测、淘汰及消毒等情况。
2. 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备查。
解读:详实的档案记录不仅便于追溯管理过程,也为后续的技术改进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以上内容基于DB51/T 2898-2022《规模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通过对关键条款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