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优质弱筋小麦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Weak Gluten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51/T 2889-2022)是四川省针对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收获储藏等多个环节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优质弱筋小麦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并且这些品种需具备抗倒伏、耐湿热等特性。这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多雨,土壤肥沃但易积水,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例如,“川麦42”、“川麦60”等品种因其优良的弱筋特性被广泛推荐使用。
其次,在播种时期与密度控制方面,标准指出最佳播期应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之间,每亩基本苗数控制在25万至30万株范围内。这一建议基于多年试验结果得出,既能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又能避免因过早播种导致的冻害风险。同时合理密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促进光合作用效率提升。
再者,关于田间管理措施,施肥方案尤为重要。标准提倡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氮磷钾比例大致保持在1:0.5:0.5左右。追肥时应根据苗情适时适量补充,尤其注意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的肥水管理,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此外还强调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提倡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在收获与储存阶段,标准建议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2%以下时及时收割,并尽快进行干燥处理。入库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分级,确保纯度达到98%以上。长期保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仓库温湿度条件,防止霉变等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51/T 2889-2022)通过一系列具体量化指标指导农户开展规范化种植活动,对于推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