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莓种苗繁育的技术要求、场地选择、母株选择与管理、繁殖方式、病虫害防治及种苗出圃等环节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草莓种苗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berry Plantlet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893-2022《草莓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莓种苗的繁育过程,提高种苗质量。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品种选择
该条款要求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例如,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可以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而在高温多湿的地方,则需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5.1 苗床准备
苗床准备是繁育成功的基础。按照标准规定,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为佳。在整地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并配合使用复合肥50-75公斤。同时,苗床要保持适当的宽度和高度,便于灌溉和管理。
6.1 定植时间
定植时间直接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标准建议在秋季进行定植,具体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这个时期气温适中,有利于草莓幼苗的缓苗和生长。定植前要对幼苗进行严格挑选,去除病弱苗和老化苗,确保定植的幼苗健壮。
7.1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草莓种苗繁育中的重要环节。标准指出,定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在生长期,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要注意雨季排水,防止根系因积水而腐烂。
8.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草莓种苗健康生长的关键措施。标准强调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在农业防治方面,要实行轮作制度,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在物理防治上,可设置防虫网和诱虫灯;在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农药,确保种苗安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草莓种苗繁育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定植管理,再到后期的病虫害防治,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草莓种苗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