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收获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ull-process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Pot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885-202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是由四川省发布的关于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环节
标准规定了播种前的土地准备要求,包括土壤翻耕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确保土壤疏松且无明显的大块土坷垃。同时强调了种子处理的重要性,要求选用健康无病害的种薯,并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以保证出苗整齐。播种时行距设定为60至70厘米,株距为20至30厘米,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0公斤左右。
二、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提出了科学施肥的原则。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追肥应在幼苗期和块茎膨大期各进行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约10公斤。灌溉方面提倡滴灌或喷灌方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开花期要特别注意水分供应。
三、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防治,标准指出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首先应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残体;其次可选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等进行预防性喷洒;必要时也可适当使用化学药剂,但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此外还提到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的方法。
四、收获与贮藏
对于收获时机的选择,标准明确指出当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枯萎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尤其是表皮破损会导致贮藏期间更容易腐烂。收获后的马铃薯应及时晾晒降温至自然温度后入库,在通风良好、干燥阴凉处堆放,堆垛高度不超过1.5米,并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五、其他注意事项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在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另外,对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允许适当调整上述参数值,但不得违背基本原理。
总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规范》为实现马铃薯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提供了有力指导,有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