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方法、投放管理、收集运输、宣传教育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Living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Public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8T35-2022《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公共机构更好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等核心概念。例如,“公共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这些机构在日常运营中会产生大量垃圾。“生活垃圾”则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及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分类要求
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一般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四大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垃圾,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投放指南,比如可回收物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有害垃圾需单独存放并防止破损泄漏。
收集与运输
关于收集与运输环节,标准强调要设置足够的分类收集容器,并确保标识清晰可见。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收运体系,定期清理垃圾桶,防止二次污染。此外,还特别指出,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密闭措施,避免沿途撒漏。
处置与利用
对于处置与利用部分,标准提倡资源化处理优先原则,鼓励通过堆肥、焚烧发电等方式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也要求加强对有害垃圾的专业化处理,确保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监督与评估
最后,标准还建立了监督机制,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措施。同时,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评价工作,以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正。
以上是对DB5108T35-2022《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这项标准不仅为公共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也为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