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作马铃薯大棚双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冬作马铃薯的大棚双膜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ouble-film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f Winter Pot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7T 107—2022《冬作马铃薯大棚双膜栽培技术规程》是四川省针对冬季马铃薯种植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搭建
标准条文: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作为栽培地,并且要求前茬作物为非茄科类作物。
解读: 这一点强调了土壤条件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连作障碍。马铃薯忌重茬,因此前茬作物的选择非常关键。此外,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影响植株生长。
品种选择
标准条文: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合冬作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费乌瑞它”、“克新一号”等。
解读: 不同品种对温度、光照的需求不同,选择适宜本地环境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冬季低温条件,同时保证较快的生长速度以达到预期产量。
播种期确定
标准条文: 冬季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
解读: 此时间段内气温逐渐降低但尚未过低,有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健壮成长。过早播种可能导致高温高湿环境引发病害;而过晚则会缩短生长期,影响最终收获量。
施肥管理
标准条文: 底肥施用量为每亩施有机肥3000kg~40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60kg;追肥分两次进行,在苗期和开花初期分别施用尿素10kg~15kg。
解读: 合理施肥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之一。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全面营养,而适量的化学肥料则可快速补充必需元素。分阶段追肥有助于满足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需求。
温湿度调控
标准条文: 夜间棚内最低温度保持在8℃以上,白天最高不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解读: 马铃薯喜温怕寒,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其正常发育。适度的湿度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而不利于病菌滋生。通过合理调节棚内的温湿度条件,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病虫害防治
标准条文: 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发现病虫害时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处理;优先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
解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农业生产的普遍原则。对于冬作马铃薯而言,由于其处于相对封闭的大棚环境中,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往往传播迅速且难以控制。因此,加强日常巡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剂之前都必须充分了解其性质及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以上就是对DB5107T 107—2022《冬作马铃薯大棚双膜栽培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