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梅花鹿茸冻干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梅花鹿茸的冻干加工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reeze-drying Processing of Sika Deer Antl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453-2022《梅花鹿茸冻干加工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梅花鹿茸冻干加工的技术流程和质量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处理方面,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梅花鹿茸的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以及初步处理的要求。例如,鹿茸应在早晨或傍晚时分采集,以保证其活性成分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采集后需立即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并迅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原料的新鲜度与卫生条件。
其次,在冻干工艺参数设定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温度、压力及时间控制范围。例如,预冷阶段要求温度降至-30℃至-40℃之间,真空度保持在10Pa以下;主干燥阶段则需维持温度在-20℃左右,真空度继续降低至0.5Pa以内,持续时间为8至12小时;最后的解析干燥阶段应逐步升温至10℃至15℃,真空度控制在1Pa左右,持续4至6小时。这些参数的选择旨在最大限度地保留鹿茸中的有效成分,同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再者,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强调了对成品水分含量、微生物指标以及重金属残留量等关键项目的严格把控。其中,水分含量不得超过3%,微生物总数不超过100CFU/g,铅、镉、汞等有害元素的最大允许浓度分别限定为0.5mg/kg、0.1mg/kg和0.02mg/kg。此外,还要求每批产品均需附带详细的检验报告单,以便追溯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最后,在包装与储存环节,标准建议采用防潮、避光的专用材料进行密封包装,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环境的影响。同时,明确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及执行标准号等内容,便于消费者识别与选购。
综上所述,《梅花鹿茸冻干加工技术规程》通过系统化的规定,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产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