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湖沿湖地区稻田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太湖沿湖地区稻田的清洁生产管理及相关技术实施。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ean Production of Paddy Fields in the Taihu Lake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太湖沿湖地区稻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DB32/T 4263-2022)旨在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稻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土壤健康管理
- 条文内容:要求定期检测土壤肥力和pH值,确保土壤健康。
- 解读:健康的土壤是高产的基础,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土壤酸碱度失衡或养分不足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
2. 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 条文内容:提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等。
- 解读:太湖沿湖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还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下降的风险,同时减少因过度灌溉导致的氮磷流失问题。
3. 肥料施用原则
- 条文内容:强调平衡施肥,避免过量施用化学肥料。
- 解读: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平衡施肥意味着根据作物需求合理配比氮、磷、钾等元素,并结合有机肥的应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 条文内容:鼓励采用物理、生物方法控制病虫害,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解读:传统的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方式容易造成抗药性增加及生态链破坏。通过引入天敌昆虫、设置诱捕器等物理手段以及利用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方法,则能够在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5. 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 条文内容:明确要求将稻草还田或者加工成其他用途的产品。
- 解读:稻草直接焚烧会污染空气,而将其作为饲料原料或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则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稻壳灰还可用于改良土壤质地,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6. 环境监测体系建立
- 条文内容:建议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巡查与监督工作。
- 解读: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机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持续跟踪评估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才能确保清洁生产理念得到切实执行。
以上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全面贯彻实施本规范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科研单位以及广大农户共同努力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