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太湖流域内稻麦轮作农田的化肥使用优化及氮磷污染减排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hancing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missions in Rice-Wheat Rotation Farmland in the Taihu Bas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技术规范(DB32/T 4262-2022)是指导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准。以下为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
1. 肥料施用原则
- 条文内容:应遵循“控氮减磷增钾”原则,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调整施肥量。
- 解读:这一原则强调了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具体来说,“控氮”是为了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导致氨挥发和硝酸盐淋溶,“减磷”旨在防止磷素富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增钾”则有助于提高作物抗逆性和品质。
2. 测土配方施肥
- 条文内容:建立田间长期定位监测点,定期采集土样并检测其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 解读:通过科学测定土壤特性来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施肥现象。例如,在酸性土壤中适当添加石灰调节pH值,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能改善微生物环境。
3. 缓释肥料应用
- 条文内容:推荐使用含硫包膜或树脂包膜的缓释尿素作为基肥。
- 解读:这类缓释肥料能够缓慢释放养分,延长肥效期,减少因一次性大量施肥引起的养分流失。特别是在水稻插秧初期和小麦播种前施用,可显著降低前期养分供应过剩的风险。
4. 灌溉与施肥结合
- 条文内容:提倡采用喷滴灌系统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
- 解读: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还能精准控制每次灌溉时伴随的肥料用量。对于稻田而言,适时适量地补充水分和养分,有助于维持根系健康发育;而小麦种植期间,则需注意保持田间适度湿润以促进分蘖。
5. 废弃物处理
- 条文内容:要求收集并妥善处置废弃农膜、残余肥料包装物等固体废物。
- 解读:这些废弃物若随意丢弃会污染周边环境,因此需要统一回收再利用。比如将废旧塑料薄膜送至专业机构加工成再生材料,同时鼓励使用可降解材质制成的新一代农膜产品。
6. 监测评估体系
- 条文内容:构建涵盖土壤质量、地表水质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框架。
- 解读:通过持续跟踪各项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这不仅有助于验证本规范的实际效果,也为后续修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技术规范》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南,对于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