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梯安全物联网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以及安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装和在用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安全物联网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
Title:Elevator Safety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9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512—2022《电梯安全物联网技术规范》是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该标准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电梯的安全管理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电梯安全物联网”的定义,即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及维保情况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基础。
系统架构
标准规定了电梯安全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其中:
- 感知层:负责收集电梯的各种运行参数如速度、温度、振动等。
- 网络层:确保数据能够稳定可靠地从感知层传送到平台层。
- 平台层:集中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 应用层:面向不同用户群体(如管理者、维修人员)展示信息或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采集要求
对于数据采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比如传感器精度、采样频率等。例如,要求温度传感器的最大误差不超过±2℃,而位移传感器则需达到毫米级精度。这些严格的要求保证了所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安全性保障措施
考虑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标准特别强调了加密算法的应用以及身份认证机制的重要性。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都必须经过双重验证才能执行,从而有效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行为的发生。
维护保养管理
在维护保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智能化手段来优化现有流程。它建议建立电子档案系统记录每次检修的结果,并且鼓励使用移动设备辅助现场检查工作。此外,还提出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应急响应机制
当发生紧急状况时,系统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过多种渠道通知相关人员采取行动。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自动拨打电话给指定联系人、发送短信提醒以及触发警报声光信号等功能。同时,还需确保整个处置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以上只是DB37/T 4512—2022部分内容的一个简单概述。实际上,这个标准涵盖了更多细节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此标准的信息,请查阅官方发布文件获取完整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