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三叶良种繁育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三叶良种繁育及种子生产的全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Clover Superior Variety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230—2022《红三叶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详细规定了红三叶草种子繁育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繁殖地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种子采收等,为提高红三叶种子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繁育的红三叶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并且要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这意味着在选择种源时,必须确保其来源合法且经过专业机构的认可,以保证繁育出的种子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适应性。
繁殖地准备
对于繁殖地的选择与处理,标准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并且前茬作物不宜为豆科植物,以防病虫害交叉感染。同时强调,在播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细耙,施足基肥,确保土壤疏松透气,为红三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特别提到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清洁,避免杂草与红三叶争夺养分水分。此外还建议合理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适时适量的浇水有助于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同时,要注意观察植株长势,一旦发现有徒长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比如适当修剪或调整水肥供给。
病虫害防治
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综合防控策略,优先使用物理方法如覆盖防虫网、设置诱捕器等手段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当确实需要用药时,则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和次数施用,切勿超量超频次喷洒,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及残留超标问题。
种子采收
最后,在种子采收环节,标准规定当大部分荚果呈黄褐色并开始自然脱落时即可收获。收获后要尽快脱粒晾晒,直至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不超过12%)方可入库保存。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和二次污染,确保种子品质不受影响。
以上就是DB23/T 3230—2022《红三叶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红三叶种子生产效率,还能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