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生东北虎猎物补饲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补饲点选址、补饲方法、监测与评估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野生东北虎猎物补饲的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y Supplementation of Wild Siberian Tig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225—2022《野生东北虎猎物补饲技术规程》是为保护和恢复野生东北虎种群而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补饲对象的选择
标准指出,补饲对象应优先选择那些因自然环境变化导致食物资源短缺的区域内的有蹄类动物。这包括梅花鹿、马鹿等。选择这些物种的原因在于它们不仅是东北虎的主要猎物,而且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东北虎的食物链稳定性。
补饲地点的确定
补饲地点应当位于野生东北虎活动频繁且不易被人类干扰的地方。具体来说,应选择在距离居民点至少10公里以外,并且远离主要交通干线的位置。这样的选址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东北虎及其猎物的安全。
补饲方式与频率
根据标准的要求,补饲可以通过设置固定补食点或流动补食两种方式进行。固定补食点需要定期补充食物,通常每7天进行一次检查并补充足够的饲料以确保持续供应。对于流动补食,则需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但同样要保证补饲工作的连续性。
饲料种类及配比
饲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符合营养需求。推荐使用的饲料包括玉米、大豆粕以及适量的维生素添加剂。其中,玉米作为能量来源占总重量的60%,大豆粕提供蛋白质占30%,其余10%由多种维生素组成。这种科学合理的配方能够满足有蹄类动物的基本生理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环境影响评估
在实施补饲计划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这项工作旨在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规避。例如,在选定补食点时要考虑到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等因素,避免因不当操作造成土地退化或其他生态问题。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野生东北虎猎物补饲技术规程》不仅关注到了如何有效地帮助东北虎恢复其猎物资源,同时也强调了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