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997-2022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为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该条款要求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域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田间调查。重点监测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常见害虫以及黑斑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动态。监测结果应记录并上报至当地农业部门,以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监测频率建议每7-10天一次,关键生育期可适当增加频次。
5.3 生物农药使用
本条款规定了生物农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如使用Bt制剂防治菜青虫时,应在幼虫低龄期施药,推荐稀释倍数为500-800倍液,喷雾均匀覆盖叶片正反面。使用哈茨木霉菌防治灰霉病时,应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生物农药应与其他防控措施配合使用,避免单一依赖。
5.4 天敌昆虫释放
该条款强调了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如释放赤眼蜂防治小菜蛾时,应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前3-5天释放,释放量为每亩5000-8000头。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时,应在害虫初发期开始释放,每株释放2-3头,每隔7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释放天敌昆虫的同时应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化学农药。
6.2 防治效果评估
根据本条款,防治效果评估应在施用生物防治措施后7-10天进行。通过田间调查计算病虫害防治率,评价生物防治措施的效果。防治率达到80%以上为有效,达到90%以上为高效。当防治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