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的总体要求、设计要求、建设要求、运维要求及测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网络安全实施。
Title:Security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8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056-2022《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安全实施要求》是一项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技术、管理等多个维度对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乘客安全。
以下是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5.1 网络架构安全
原文: 应采用分层分区的网络架构设计,明确划分生产控制区与信息管理区,并在两个区域之间设置防火墙或隔离装置。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网络分层分区的重要性。生产控制区直接涉及列车运行控制等关键业务,而信息管理区则主要处理非实时性的数据。通过设置防火墙或隔离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恶意攻击从信息管理区扩散到生产控制区,保障核心业务的安全性。
7.2 身份认证
原文: 所有用户应经过身份认证后方可访问系统资源,优先使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
解读: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基础。本条规定要求所有用户在访问系统前必须验证身份,避免未授权人员非法操作。推荐使用数字证书认证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提供强身份验证手段,同时支持双向认证,增强系统的整体防护能力。
9.1 安全审计
原文: 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记录用户的登录、注销及重要的操作行为,并定期审查审计日志。
解读: 安全审计对于发现潜在威胁至关重要。通过记录用户的操作轨迹,可以追踪异常活动来源,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的安全事件。定期审查审计日志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策略,提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11.1 数据备份
原文: 关键数据应当定期备份,并保存于独立的存储介质中,异地存放以防止灾难性事件导致的数据丢失。
解读: 数据备份是防范自然灾害、人为错误以及网络攻击造成的数据损失的有效措施。将备份数据存放在远离主数据中心的位置(即异地),可以在主站点遭受破坏时依然保持数据可用性,为灾后恢复提供可靠保障。
结论
DB35/T 2056-2022从多个层面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涵盖了网络架构、身份认证、安全审计以及数据备份等方面。这些规定旨在构建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综合监控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护公众出行安全。各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断提升自身网络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