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在用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评的服务要求、测评流程、测评指标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新能源汽车在用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评的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ervice of Used Power Batteries in New Energy Vehi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T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140-2022《新能源汽车在用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评服务规范》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评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新能源汽车在用车载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测评服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地域限制,有助于确保测评活动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在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在用车”是指已经投入实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这与实验室测试的新车有本质区别,强调了测评环境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3. 测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容量衰减、内阻变化、充放电效率等指标。这些项目的选择基于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性能退化问题,能够全面反映电池的实际运行状况。
4. 测评方法:
- 容量衰减测评:采用恒流恒压法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并记录每次循环后的容量变化情况。此方法可以有效评估电池的老化程度。
- 内阻变化测评:通过交流阻抗谱技术测量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值,分析电池内部结构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能更早发现潜在故障,提高安全性。
5.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要求所有测量数据需经过统计分析后以图表形式展示,同时给出具体的数值范围及合格与否的判断依据。这样既便于用户理解又有利于后续维修决策。
6. 报告编制:规定了报告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如客户信息、车辆详情、测试条件、主要结论等,并且强调了保密义务,保护车主隐私。
7. 质量控制:建立了内部审核机制来保证整个测评流程符合规定要求,并定期参加外部比对试验以验证自身能力水平。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体系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实际上还包括了许多细节方面的考量,比如设备校准周期、人员资质要求等等。总之,《新能源汽车在用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评服务规范》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