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及识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棉花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的绿色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Integrated Control of Cotton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130-2022《棉花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病害防控
5.1 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推荐采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法来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例如,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的比例拌种,可以有效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等常见病害。
5.2 田间管理
强调了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合理密植、及时排水以及适时整枝打杈等操作。良好的田间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棉花产量,还能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虫害防控
6.1 生物防治
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进行生物控制。同时也可以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来抑制棉铃虫等害虫的数量增长。
6.2 物理防治
建议在田间设置黄色粘板诱捕飞虱类害虫,并定期更换粘板以保持效果。此外,对于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则可通过灯光诱杀的方式加以控制。
杂草防除
7.1 人工除草
要求在棉花生长初期采取人工拔除杂草的方法,特别是在幼苗阶段要特别注意清除周围杂草,以免与棉花争夺养分。
7.2 化学除草
当人工除草难以满足需求时,可以选择适合棉花田使用的安全高效的除草剂。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且最好是在无风天气条件下施药,避免药液飘移造成其他作物受损。
以上只是对DB34/T 4130-2022部分内容的部分解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确保达到最佳防控效果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