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干旱灾害田间调查的内容、方法及灾害分级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种植区干旱灾害的调查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ice Drought Disas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120-2022《水稻干旱灾害田间调查与分级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评估水稻在干旱条件下的受灾情况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解读:
1. 调查范围与对象
- 标准明确指出调查应覆盖整个受旱区域内的所有水稻种植地块,无论其规模大小。这确保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抗旱措施。
2. 调查时间与频率
- 规定在干旱发生期间及灾后恢复阶段分别进行两次以上的田间调查。首次调查应在干旱初期启动,以便及时掌握苗情;后续调查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频率,以动态监测水稻生长状况的变化。
3. 调查内容
- 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湿度、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分蘖数等指标。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水稻是否受到干旱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至关重要。
- 特别强调了对根系活力的检测,因为良好的根系发育能够提高作物耐旱能力。
4. 分级标准
- 将水稻受害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界定基于上述提到的各项生理参数的具体数值范围。例如,当叶片出现卷曲且分蘖数明显减少时,则可判定为中度受害。
5. 数据记录与报告
- 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数据表来记录每次调查的结果,并附上相应的照片或图表作为补充说明。最终形成的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基本情况概述、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6. 技术支持与培训
- 强调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活动,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应对水稻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