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泉流水养鱼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场地选择、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山泉流水资源进行养鱼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Mountain Spring Flow Fish Far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115-2022《山泉流水养鱼场建设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山泉流水养鱼场选址、设计、施工、设施设备配置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山泉流水养鱼场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的区域。具体来说,场地周边不得有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排放口,且地下水位要低于池底至少50厘米。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水源清洁,避免外界污染物对养殖环境造成影响。
水源与水质
标准强调,山泉水作为主要水源时需满足GB 11607的规定,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符合饮用水标准。同时,要求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并控制氨氮浓度不超过0.2mg/L。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鱼类健康生长,特别是溶解氧对于维持鱼类正常代谢至关重要。
养殖设施
关于养殖池的设计,标准建议根据养殖品种确定单个池塘面积,通常为200至500平方米之间。池深应在1.5至2米范围内,坡比为1:2左右。此外,还应配备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确保水流顺畅且能及时排出废弃物。对于进排水口的位置设置也有严格规定,防止交叉污染。
设备配置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标准提倡使用自动投喂机、增氧机等现代化设备。其中,增氧机功率应按照每亩水面不少于1千瓦的标准配置,并且需要定期维护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另外,还需安装水质监控装置,实时记录温度、pH值等关键参数,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策略。
运行管理
在日常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养殖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每次放苗、喂食、换水等情况;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上市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定期开展病害防治工作,采取生物防控手段优先于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山泉流水养鱼场建设规范》不仅从技术层面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为推动当地特色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