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艾草大棚扦插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条采集与处理、扦插方法、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艾草的大棚扦插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Argyi Greenhouse Cutting Propagation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117-2022艾草大棚扦插育苗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关于艾草大棚扦插育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艾草大棚扦插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要求、育苗设施、基质准备、种条采集与处理、扦插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档案管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要求:标准指出,大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5℃至30℃之间,湿度保持在60%到85%范围内。光照强度需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标准,通常不低于2万勒克斯。这些参数确保了艾草幼苗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发育。
2. 育苗设施:要求使用透光率高且保温性能良好的塑料薄膜覆盖的大棚,并配备自动控温系统、灌溉系统及通风装置。此外,还需设置遮阳网以防止强光直射伤害幼苗。
3. 基质准备:推荐使用腐殖质含量丰富、透气性好且无病虫害污染的土壤作为基质。具体做法是将园土、有机肥与河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消毒备用。这样做可以为艾草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同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4. 种条采集与处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枝条作为插穗。剪取长度约为15厘米左右带有3-5个芽眼的部分,并将其下端斜切以便于吸收水分。然后将处理好的插穗浸泡于浓度为500倍稀释的多菌灵溶液中10分钟杀菌消毒后再行扦插。
5. 扦插管理:扦插时要注意株距行距合理安排避免过于密集影响通风透气性。初期要勤浇水保持湿润但不可积水造成烂根现象。随着植株长大可逐渐减少浇水量并加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
6.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物理方法(人工捕捉)、生物方法(释放天敌)或者化学药剂喷洒等手段加以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得随意增加用药量以免产生抗药性和残留超标问题。
7. 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包括播种日期、品种信息、施肥用药详情等便于追溯查询和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工作开展。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34/T 4117-2022》不仅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而且强调了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提高艾草育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