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超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环境中超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Urban Ultra-small Clearance Shallow Buried Tunnel by Mining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152-2019《城市超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标准》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专门针对城市环境下超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超小净距定义及适用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超小净距是指两隧道之间最小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单个隧道直径的情况。这一定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地铁区间隧道、地下通道等需要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建设的项目。
2. 施工准备与勘察要求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工作,确保掌握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信息。标准强调了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评估,并要求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还规定了施工场地布置的基本原则,如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等应合理规划以保证安全。
3. 开挖方法选择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可以选择明挖法、暗挖法等多种开挖方式。对于超小净距情况下的隧道施工,推荐采用分步开挖法,即先开挖一侧隧道,待其初期支护完成后,再进行另一侧隧道的开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两隧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4. 支护体系设计
支护体系的设计是保证隧道稳定性的核心环节。标准提出了基于复合式衬砌的理念,即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初期支护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加锚杆的形式,同时设置临时仰拱来增强整体稳定性。防水层的选择需考虑耐久性和适应性,通常采用无纺布夹层防水板。
5. 监测与控制
施工过程中必须实施动态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地表沉降、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等参数的测量。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给现场管理人员,以便调整施工方案。当监测值超过预警限值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加强支护、降低开挖速度等。
6.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二是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三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现象发生。
以上是对DB37/T 5152-2019部分重要内容的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保障城市超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