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泥土复合混凝土空心桩基础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水泥土复合混凝土空心桩基础的工程。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Cement-soil Composite Concrete Hollow Pile Found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141-2019《水泥土复合混凝土空心桩基础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于2019年发布并实施。该规程为水泥土复合混凝土空心桩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依据。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明确界定了“水泥土复合混凝土空心桩”的概念:由水泥土与混凝土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桩型,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抗渗性能。这一定义明确了该桩型的基本构造特点及其功能定位。
材料要求
对于原材料的选择,规程强调了水泥、砂石等材料的质量控制。例如,水泥应选用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砂子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得超过3%,且颗粒级配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原材料质量,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性能稳定。
设计计算
在设计计算部分,规程提出了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其中提到当采用静载试验确定时,其值不应小于设计值的1.2倍。此外还规定了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比例不得低于总桩数的20%。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中,规程对成孔、灌注等环节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比如,在成孔阶段,要求钻机就位后必须校正水平度和平整度;而在灌注阶段,则需要连续作业以避免断桩现象的发生。另外,还特别指出冬季施工时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害影响工程质量。
验收标准
最后,在验收阶段,规程给出了详细的检查项目清单以及合格判定准则。其中包括外观检查、尺寸偏差检验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参与验收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持有相应资格证书才能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水泥土复合混凝土空心桩基础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而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参数设置和技术指导,为推动此类新型桩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