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探测方法、数据处理与解释、成果编制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的探测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Detection of Subsurface Defects under Urban Road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135-2019《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是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于2019年12月16日发布并实施。该标准主要规范了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的探测技术要求,为保障城市道路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下是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一般规定
本章明确了探测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其中第4.1.1条规定,探测工作应遵循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探测时不仅要确保技术手段的准确性,还要考虑作业的安全性以及成本效益比,同时要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4.2 探测准备
第4.2.1条指出,在开始探测之前需要收集详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图、地质勘察报告、现有管线图纸等信息。这些资料有助于全面了解探测区域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探测方案。
4.3 地下病害体探测方法
这一章节详细描述了多种探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例如,第4.3.2条提到电磁波法适用于检测土质层中的空洞或松散区,而雷达法则更适合用于浅层结构内部缺陷的检查。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提高探测精度至关重要。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4.1条规定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异常点筛选、图像解释等环节。其中特别强调了异常点的确认过程,要求通过至少两种独立的技术手段来验证发现的问题点是否真实存在,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4.5 成果提交
最后,在完成所有探测任务后,还需按照规定格式编制成果文件,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第4.5.1条具体列出了成果文件应当包含的内容,如项目概况、探测方法简介、主要发现及建议措施等,以便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参考使用。
以上是对DB37/T 5135-2019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