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rmeable 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124-2018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是由山东省发布的关于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这对于理解和实施本标准至关重要。例如,“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被定义为由透水性良好的混凝土桩与周围土体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形式。
2. 设计原则:在设计阶段,标准强调了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具体要求包括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以及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参数,并且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3. 材料要求:对于构成透水混凝土桩的主要原材料如水泥、骨料等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对于水泥的选择,应优先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则需满足连续级配且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限值。
4.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比如,在制备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时,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操作,并确保搅拌均匀;成孔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避免孔壁坍塌影响工程质量。
5. 检测与验收:竣工后的检测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标准指出,应对已完成的透水混凝土桩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方面。此外,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还需通过静载试验等方式验证其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6. 维护管理:为了保证长期使用的安全可靠,还特别强调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建议定期巡查可能出现裂缝或其他异常情况的位置,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
以上就是对《DB37/T 5124-2018透水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部分关键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