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外遮阳工程的设计、选型、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外遮阳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Building Shading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筑外遮阳工程应用技术规程》(DB37/T 5065-2016)是由山东省发布的行业标准,该标准对建筑外遮阳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下将从设计、材料与性能、安装、检测与验收四个主要方面选取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设计部分
条文解读:4.1.3 外遮阳设施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使用需求及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外遮阳的形式、位置和尺寸。
这一条文强调了外遮阳设计需结合实际需求。例如,在日照强烈的地区,水平遮阳更为有效;而在多风沙的区域,则可能需要更坚固耐用的材质。设计师需根据建筑的功能定位(如住宅、办公或商业建筑),以及当地的气候特征来选择合适的遮阳方式。
条文解读:4.2.1 外遮阳构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性,并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此条规定了外遮阳不仅要有遮阳效果,还必须兼顾室内空气流通性和节能环保目标。这意味着在选择材料时,既要保证遮阳板或帘幕能够阻挡大部分太阳辐射热,又要确保不会完全封闭窗户导致室内闷热,影响自然通风。
材料与性能
条文解读:5.1.2 外遮阳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强、抗老化性能好的材质,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这里明确了外遮阳材料的质量要求。常见的合格材料包括铝合金型材、不锈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这些材料不仅强度高、重量轻,而且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较长使用寿命,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
条文解读:5.2.1 外遮阳产品的透光率应不低于30%,反射率应控制在60%-80%之间。
透光率和反射率直接影响到室内的采光状况和温度调节效果。较低的透光率会导致室内光线不足,而过高的反射率则可能引起眩光问题。因此,合理设定这两个参数对于提升居住舒适度至关重要。
安装
条文解读:6.1.3 安装过程中应确保所有连接件牢固可靠,避免因松动造成安全隐患。
安装环节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步骤之一。任何松动或不稳定的部件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脱落伤人或者破坏建筑物结构。所以,在施工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和技术规范执行,定期检查固定点的状态。
条文解读:6.2.2 对于电动控制系统,应配备手动应急操作装置,并定期测试其功能是否正常。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遮阳设备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然而,一旦电力中断或者其他故障发生时,手动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除了日常保养之外,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不定期地模拟紧急情况下的响应流程,以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检测与验收
条文解读:7.1.1 工程完工后应对所有外遮阳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是否达到设计预期效果。
竣工后的全面检验涵盖了外观完整性、运行平稳性等多个维度。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标之后才能视为合格交付使用。此外,还应该记录下详细的检查结果存档备查,以便日后维护参考。
条文解读:7.2.2 验收时需重点关注隐蔽工程部分的质量状况,如焊接部位是否存在裂缝等问题。
隐蔽工程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它们却是支撑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基础。如果处理不当,即使表面看起来无懈可击,也可能埋下隐患。所以,在验收过程中必须仔细排查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建筑外遮阳工程应用技术规程》(DB37/T 5065-2016)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遵循上述要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外遮阳系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