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梯物联网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数据要求、安全要求及测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新装电梯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验收,也可用于在用电梯加装物联网系统的改造。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vator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8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235-2022《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是重庆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电梯物联网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总体要求
1. 系统架构:标准明确指出电梯物联网系统应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实现数据传输,应用层提供数据分析与服务。这种架构确保了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便于后续的技术升级和维护。
2. 接口规范: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接口应当遵循统一的标准,以保证信息交换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还降低了不同厂商设备间集成的难度。
二、功能要求
1. 实时监测:要求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但不限于轿厢位置、速度、门状态等参数。通过持续的数据收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故障预警:当检测到可能影响正常运行的问题时,系统需自动发出警报,并向指定人员发送通知。例如,当曳引机温度过高或制动器压力异常时,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3. 远程诊断: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互联网访问现场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技术支持。这一功能大大缩短了维修响应时间,提升了服务质量。
三、性能要求
1. 数据准确性:所有采集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误差范围不得超过规定值。高精度的数据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响应速度:从触发事件到系统作出反应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设定阈值。快速有效的响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护乘员生命财产安全。
四、安全要求
1. 信息安全:强调了数据加密传输的重要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特定资源。
2. 物理防护:对于安装在户外或其他恶劣环境下的传感器等硬件设施,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防尘防水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并保持稳定工作状态。
以上是对DB50/T 1235-2022《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