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地震监测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数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页岩气开发项目的地震监测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Monitoring in Shale Gas Development DB50/T 1234-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P6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234-2022 页岩气开发地震监测技术要求》是针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地震监测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地震监测系统布设
该条款规定了地震监测系统的布设原则和方法。要求在页岩气开发区块内,按照网格化布局设置监测站点,确保每个区块至少有三个以上监测点。监测点的间距不宜超过5公里,并且要避开强干扰源如工业区、交通干线等。此外,还应考虑地形地貌因素,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地质结构稳定的地点作为监测站址。
5.2 数据采集频率与精度
本部分明确了数据采集的相关参数。地震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频率应不低于每秒一次,采样率需达到200Hz以上以保证数据质量。对于加速度计和位移计等传感器,其测量范围分别不应小于±2g和±20mm,分辨率则需优于0.01g和0.01mm。这些指标旨在捕捉到微小但重要的地质变化信号。
6.1 地震事件识别标准
为了准确判断是否发生地震事件,《DB50/T 1234-2022》给出了具体的判定依据。当某区域内的连续三个监测点同时记录到振幅超过阈值(通常设定为背景噪声水平的三倍)且持续时间大于1秒的振动时,可初步认定为潜在地震事件。此时需要进一步分析其频谱特征及传播路径来确认事件性质。
7.3 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提交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应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等操作,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解译形成最终成果图件。每季度末需向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一份包含监测概况、异常情况说明以及建议措施等内容的书面报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重大地质灾害预警级别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
以上是对《DB50/T 1234-2022》中部分核心内容所做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