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型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栽插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鲜食型甘薯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resh Consumption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211-2022《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是由重庆市农业部门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鲜食型甘薯的种植、管理及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1. 品种选择: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例如,“渝紫263”、“广薯87”等品种因其高产稳产、口感好等特点被广泛推荐。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品种的重要性,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差异对品种的要求也不同。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二、整地施肥
2.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耕深应在25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
解读:深耕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加土壤通气性;而充足的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三、栽插密度与方法
3. 栽插密度:春薯栽插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4000株,夏薯则适当增加至4000-5000株。
4. 栽插方法:采用水平浅栽法,即把苗子平放在垄上,覆土厚度约5厘米左右。
解读:合理的栽插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透光不良或过稀造成浪费。水平浅栽有助于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四、田间管理
5.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及时灌溉;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6. 中耕除草:在甘薯封行前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同时清除杂草。
解读:水分管理直接影响到甘薯的正常生长发育,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最终产量。中耕除草不仅能够去除竞争性植物,还能疏松土壤,利于根系呼吸。
五、病虫害防治
7. 综合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合理用药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解读: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和适当的化学药剂使用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六、收获贮藏
8. 收获时间: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一般在块根膨大期结束时进行。
9. 贮藏条件:入库前要晾晒几天,使表皮干燥,然后存放在温度10-15℃、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中。
解读:掌握正确的收获时机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适宜的贮藏条件则能延长保鲜期,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新鲜美味的甘薯产品。
总之,《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从选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为生产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遵循这些标准操作流程,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