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滇池湖滨地表特征无人机遥感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调查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编制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滇池湖滨区域的地表特征无人机遥感调查工作,其他类似区域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Survey of Terrestr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anchi Lake Shore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1T 74-2022 滇池湖滨地表特征无人机遥感调查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滇池湖滨地区地表特征开展无人机遥感调查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于指导相关工作、保障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规程中的关键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规程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一系列基础概念。例如,“滇池湖滨”被界定为滇池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这为后续工作的空间定位提供了依据。“地表特征”则涵盖了植被类型、水体分布、地形地貌等要素。这些定义确保了不同执行者在同一语境下理解一致,避免因表述模糊而引发歧义。
其次,在“无人机系统要求”章节中强调了设备性能的重要性。规程指出无人机应具备高精度的定位功能,其水平定位误差不得超过1米,垂直定位误差不得超过2米。同时要求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分辨率不低于0.1米,以保证获取图像的清晰度与准确性。这一规定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的质量,是整个调查过程的基础保障。
再者,“作业流程”部分详细描述了从任务规划到数据处理的完整步骤。规程建议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飞行计划,包括设定航高、航线间隔以及重叠率等参数。其中特别提到重叠率不得低于60%,以确保影像拼接时有足够的重叠信息支持无缝连接。此外,还要求对起飞点周围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
最后,“质量控制”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规程不仅规定了现场检查的比例不低于总样本量的10%,而且明确了检查内容涵盖影像质量、控制点布设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强调了数据处理过程中需采用双人独立校核的方式,确保结果无误。这种多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最终产品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DB5301T 74-2022 滇池湖滨地表特征无人机遥感调查规程》通过规范术语定义、强化设备要求、细化作业流程以及完善质量控制机制,为滇池湖滨地区的地表特征无人机遥感调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指导框架。在实际应用中,各参与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高效性和成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