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 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的基本要求、数据质量维度、评估方法和管理机制。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 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管理与评估。
Title:Data Quality Specification for Big Data Center of \"Internet Supervis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211—2022 \"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规范》是一项针对黑龙江省的地方标准,旨在提升“互联网+监管”系统的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完整性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数据完整性的具体要求。例如,规定了对于所有业务相关的数据字段,必须保证非空值的比例不低于95%。这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关键数据字段都不能缺失超过5%,否则将被视为不符合数据质量标准。这一要求有助于确保系统能够全面反映监管对象的情况,避免因数据不全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数据准确性要求
关于数据准确性,标准提出了多维度的验证机制。首先,要求建立数据校验规则库,定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检查。其次,对于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企业注册号等,必须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数据并更新至系统内。此外,还强调了人工审核的重要性,在发现异常数据时需及时核实修正。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错误信息进入系统,保障了数据的真实可靠。
数据一致性要求
为了维护不同来源间的数据一致性,标准特别指出要采用统一的数据编码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区划代码、行业分类代码等标准化编码。同时,要求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当发生数据冲突或矛盾时,优先采用来源更权威、时间更近的数据版本。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
数据安全性要求
鉴于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严峻,该标准也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一方面,要求所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都必须经过加密处理后存储;另一方面,则是制定了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能访问特定级别的数据。另外,还建议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技术演练,以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数据可用性要求
最后,关于数据可用性,标准设定了响应时间不得超过三秒的目标,并且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查询接口供用户选择使用。此外,还鼓励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数据挖掘工具,帮助快速定位所需信息。这样既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也为未来可能遇到的新挑战预留了解决空间。
以上是对DB23/T 3211—2022中部分核心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能为大家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