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鳞鲃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大鳞鲃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Cat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96—2022 大鳞鲃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大鳞鲃池塘养殖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与设施要求
1. 池塘选址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
2. 池塘面积宜在5-20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5-2米范围内。
3. 池塘底部以泥沙混合底质为佳,确保良好的保水性。
二、苗种放养
1. 苗种来源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健康无病害。
2. 放养前应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3.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确定,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苗种800-1200尾。
三、日常管理
1.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mg/L,pH值维持在7.0-8.5之间。
2. 科学投喂,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饲料蛋白含量应达到35%以上。
3. 加强巡塘,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和污物,预防疾病发生。
四、病害防治
1. 坚持预防为主,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2. 发生病害时,应及时隔离病鱼,并按照规定使用药物治疗,严禁使用违禁药品。
3. 建立健全档案制度,记录每次用药的时间、种类及用量等信息。
五、收获与运输
1. 成鱼收获前需停食1-2天,以便清理肠道。
2. 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控制适宜的温度,避免挤压碰撞。
3.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捕捞时间,确保产品质量。
以上内容是该规程中的关键部分,对于从事大鳞鲃池塘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