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松人工林多目标优化经营的技术要求,包括经营目标、经营措施、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红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of Korean Pine Plan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90—2022《红松人工林多目标优化经营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红松人工林经营管理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营林区划与布局
标准指出,营林区划应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立地条件进行合理分区,确保不同区域内的红松生长环境相对一致。同时强调了林道系统的设置要便于管理作业和生态维护,要求主干道宽度不超过6米,支道宽度不超过4米,并且要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2. 栽植密度与配置方式
对于栽植密度,规定了每公顷种植数量应在1600至2500株之间,具体数值需依据立地条件确定。在配置方式上提倡采用行状或块状混交模式,以提高林分稳定性。此外还特别提到,在幼林阶段可通过间伐调整密度,最终保留密度保持在800至1200株/公顷范围内。
3. 抚育管理措施
抚育管理工作包括除草、松土、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其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松土除草作业,施肥则建议使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比例为7:3左右。对于病虫害防控,强调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处理,避免扩散蔓延。
4. 生长监测与评估
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标准要求定期对红松人工林进行生长监测。主要包括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的测量记录,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科学评估林分健康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5. 多目标利用原则
除了木材生产外,该标准还注重红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例如利用副产品如松针制作饲料添加剂,或者开发其药用价值。同时鼓励开展休闲旅游项目,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保护意识的传播。
以上就是对DB23/T 3190—2022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