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牛槭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白牛槭种质资源的调查、评价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Acer tegmentosum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71—2022白牛槭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白牛槭种质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提出了“白牛槭”的概念及其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被定义为具有特定经济价值或生态价值的遗传材料,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理解这一概念对于正确识别和评估白牛槭种质资源至关重要。
其次,关于调查方法的规定是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指出,调查工作应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要求调查人员深入到白牛槭生长的具体环境,如林区、公园等,通过直接观察和采集样本获取第一手资料。而文献资料则包括历史记录、科研成果等,用于补充和完善现场调查的信息。这种方法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再者,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也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标准提出了多个关键评价指标,例如生长状况、抗逆性、适应性等。其中,生长状况主要评估白牛槭的高度、胸径、冠幅等物理特征;抗逆性则关注其对病虫害、极端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适应性则是衡量该物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潜力。这些指标为客观评价白牛槭种质资源的价值提供了依据。
此外,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强调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建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分析,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白牛槭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同时,还提倡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更新数据库信息,以反映白牛槭种质资源动态变化情况。
最后,标准特别指出,在整个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白牛槭种质资源,又要保护好其自然栖息地,避免因不当开发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综上所述,《DB23/T 3171—2022白牛槭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不仅规定了具体的调查流程和技术要求,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它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工作框架,有助于推动白牛槭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