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锈病的防治原则、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谷子锈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st Disease in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2T 013-2022《谷子锈病防治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谷子锈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谷子锈病的定义为: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谷子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出现黄色或橙色孢堆的一种病害。这一定义有助于准确识别病害类型,为后续防治提供依据。
二、防治原则
标准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求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强调在病害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在病害初期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扩散。
三、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标准推荐种植龙杂系列等抗病性强的品种。这些品种经过长期试验筛选,具有较好的抗锈病能力。
2. 合理轮作:建议与豆类作物轮作三年以上,减少病原菌积累。豆科作物与谷子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田间病原基数。
3. 科学施肥: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合理施肥可增强植株抗病性,促进健康生长。
四、物理防治
1. 清洁田园: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这能有效减少越冬菌源,降低次年初侵染风险。
2. 种子处理:采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如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种子处理可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五、生物防治
1. 利用拮抗菌:推广使用木霉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抑制病原菌生长。生物防治方法安全环保,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2. 加强天敌保护:保护瓢虫等捕食性昆虫,利用其捕食作用控制锈病传播媒介。生物防治手段能够实现持续控制效果。
六、化学防治
1. 发病初期用药:当田间发现零星病斑时,立即喷洒药剂。推荐使用三唑酮类、烯唑醇类杀菌剂,如25%粉锈宁乳油按稀释倍数均匀喷雾。
2. 注意轮换用药: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轮换用药策略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3. 遵守安全间隔期: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间隔施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遵守安全间隔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七、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调查田间病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害流行趋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统防统治。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掌握病害动态,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八、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普及锈病防治知识。通过发放技术手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九、档案管理
要求建立详细的防治档案,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用药记录等内容。档案管理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