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鸡腿菇菌种制作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储存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鸡腿菇菌种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icken Leg Mushroom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542—2022《鸡腿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鸡腿菇菌种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选择上,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基原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且未受污染的材料。例如玉米芯作为主要成分时,其含水量应在13%到15%之间,这样的湿度既能保证菌丝生长所需水分又不会导致杂菌滋生。此外,对于棉籽壳的要求也很严格,需确保其纤维结构完整,这样才能为菌丝提供良好的附着环境和营养来源。
其次是灭菌环节的重要性。标准规定高压蒸汽灭菌时间为2小时压力达到1.5兆帕,这一步骤是为了彻底杀灭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只有通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才能有效防止后续过程中杂菌对菌种纯度的影响。
再者关于接种操作,标准强调了无菌环境下的重要性。接种室要经过紫外线消毒并保持密闭状态至少30分钟以上,同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并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此外,接种工具如接种针也需要提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后方可使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因素对菌种质量的影响。
最后在培养管理方面,标准建议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于温度控制在25℃±2℃的恒温箱内避光培养。在此期间每天定时检查菌落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一般情况下,鸡腿菇菌种经过7-10天左右即可完成初生菌丝形成阶段,此时可转入进一步扩繁程序。
综上所述,《鸡腿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成品的质量控制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这对于提高鸡腿菇栽培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不仅能够保障菌种的质量稳定性而且还能显著提升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