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优质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储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鲜食玉米的优质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Production of Fresh Corn DB13/T 374-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374-2022《鲜食玉米优质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布的关于鲜食玉米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鲜食玉米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以下从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是产地环境的要求。标准指出,鲜食玉米产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前茬作物以豆科作物或小麦为宜。这一要求确保了鲜食玉米生长的基础条件,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适宜的酸碱度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是品种选择。标准强调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要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例如在张家口地区,可以选用京科糯2000等品种作为主栽品种,适当搭配一些水果型玉米如雪甜7401等特色品种,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再者是播种技术。标准规定播种时间为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方式可采用单粒精量播种机进行条播,行距控制在50~60厘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为25~30厘米。每亩播种量约1.5~2公斤。覆土厚度为3~5厘米,并及时镇压保墒。
田间管理部分也非常重要。标准要求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拔节期至抽雄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此阶段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施肥上采取“前轻后重”的原则,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氮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同时要注意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物理方法有设置诱捕器、铺设防虫网等;化学防治则要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注意安全间隔期。
最后是采收环节。标准规定鲜食玉米的最佳采收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此时籽粒饱满、皮薄肉嫩、口感最佳。采收时应避免机械损伤,保持果穗完整。采收后的玉米应及时预冷处理,尽快进入加工或冷藏环节,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以上是对DB1307T374-2022《鲜食玉米优质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深入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要求,能够有效提升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