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元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表示格式以及具体的数据元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残疾人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数据交换与共享等场景。
Title:Specification for Basic Information Data Elemen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60-2022 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元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残疾人基础信息的数据元定义和描述,为残疾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元标识符
标准规定了数据元标识符的组成规则,包括类别代码、大类顺序码、小类顺序码和序列号四个部分。例如,“C01010101”表示第一类残疾人基本信息中的第一个大类的第一个小类的第一个数据元。这一规则确保了每个数据元具有唯一性,便于数据的管理和交换。
数据元名称
数据元名称应准确反映数据元的含义,避免歧义。例如,“残疾人姓名”直接表明了该数据元用于记录残疾人的姓名信息。标准强调数据元名称应当简洁明了,同时涵盖数据元的核心内容。
数据元定义
数据元定义是对数据元含义的详细说明,包括适用范围、数据类型、格式要求等。例如,对于“残疾人出生日期”,其定义可能包括“记录残疾人出生的具体年月日,格式为YYYY-MM-DD”。这有助于使用者正确理解并使用数据元。
数据元值域
数据元值域是指数据元允许取值的集合。标准对不同数据元的值域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性别”数据元的值域为“男”或“女”,而“残疾等级”则可能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几个等级。明确的值域可以减少数据录入时的错误率,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元属性
数据元属性涵盖了数据元的多种特性,如必填项、数据长度、单位等。例如,“联系电话”通常被设定为必填项,且其数据长度一般不超过15位字符。这些属性的设置有助于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示例解读
以“残疾人身份证号码”为例,其数据元标识符为C01010102,数据元名称为“残疾人身份证号码”,定义为“记录残疾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号码”,值域为符合国家标准GB11643的18位数字和字母组合。此数据元属于必填项,数据长度固定为18位。这样的详细定义保证了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1/T 1960-2022 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元规范》从多个维度对数据元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对于推动残疾人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