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普洱市佛手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种苗选择与培育、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普洱市范围内佛手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uddha's Hand Production in Pu'er C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普洱市佛手生产技术规程(DB5308/T 50—2022)是指导佛手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1. 选址与园地建设
标准指出,佛手园地应选择在海拔1200米至1800米之间、坡度小于25度的地块,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这主要是因为佛手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适宜的海拔和坡度能保证光照充足且避免积水,而砂壤土则有利于根系生长。
2. 种苗选择与定植
种苗需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苗木。定植时株行距建议为4米×5米,每亩种植约33株。这种布局既能保证足够的生长空间,又便于后期管理和采摘。
3. 肥水管理
在施肥方面,强调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施用一次,追肥则根据佛手不同生长阶段需求合理安排。水分管理上,要求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溉,雨季则注意排水防涝。
4. 修剪与整形
定期修剪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每年冬季进行一次重剪,去除枯枝、病弱枝以及过密枝条,同时保留主干和主要分枝,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此举有助于增强通风透光性,促进果实发育。
5.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落叶,减少病源;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在必要时采取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等手段。
6. 采收与贮藏
佛手一般在开花后8-9个月成熟,当果皮颜色转黄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立即运往加工地点处理,避免长时间堆放导致腐烂变质。贮藏环境温度控制在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提升佛手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