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纳塔栎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纳塔栎的育苗及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ursery and Afforestation of Natopha O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082-2021《纳塔栎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是一项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纳塔栎的育苗和造林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育苗技术要求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 标准规定,种子应在果实充分成熟且种壳变色时采收。采收后需立即去除果翅,并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霉变。
- 种子应储存在通风良好、温度低于15℃的地方,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2. 播种时间与方法
- 播种时间建议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通常采用沙藏法,即将种子与湿沙混合后埋于地下,保持湿润直至发芽。
- 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3倍,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
造林技术要求
1. 整地
- 整地应在造林前一个季节完成,采取全面整地或块状整地的方式。整地深度宜为30-40厘米,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2. 栽植密度
- 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一般每公顷栽植数量为1100-1600株。在肥沃土壤条件下可适当减少株数,在贫瘠土壤中则适当增加。
3. 抚育管理
- 幼林期间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作业,特别是在雨季前后进行更为重要。
- 合理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通常在每年的春秋季各施一次有机肥或复合肥。
以上内容为核心技术要点,对于从事纳塔栎育苗与造林工作的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和造林质量,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