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杉木林的阔叶化近自然改造工作,也可为其他地区的类似改造提供参考。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ear-Na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Fir Forests towards Broadleaf Integ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是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DB33/T 2461-2022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技术规程》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规程中挑选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改造目标与原则
规程明确指出,改造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增加阔叶树比例,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强调应遵循生态优先、渐进式改造的原则,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这要求在具体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环境特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
改造对象选择
规程规定了适宜进行阔叶化改造的对象为郁闭度较低(小于0.7)、林分单一且长期处于衰退状态的杉木纯林。对于健康稳定的混交林则不建议进行大规模改造。这意味着在实施前必须准确评估林地现状,确保改造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树种配置方案
规程推荐采用“针阔混交”的模式,其中阔叶树种的比例应不低于30%。具体树种的选择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如枫香、栎类等。此外还应注意不同树种之间的生态位互补性,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施工方法与步骤
规程详细描述了具体的施工流程,包括清理作业区、挖穴整地、定植苗木等环节。特别提到挖穴深度应在50厘米以上,并施加适量基肥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要求严格控制种植密度,避免因过密而导致竞争加剧。
后期管理措施
改造完成后需要加强后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定期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抚育间伐等内容。规程还特别强调要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定期记录林分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是对《DB33/T 2461-2022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