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梁木(Cryptocarya concinna Hance)培育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黄梁木的人工培育和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yptocarya concinna H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366-2022黄梁木培育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黄梁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培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质资源保护、育苗、造林到抚育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种质资源保护
标准中明确指出,黄梁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应包括原生境保护和异地保存两种方式。原生境保护要求保留一定面积的自然栖息地,确保遗传多样性不受破坏;异地保存则需要建立种子库或基因库,长期储存种子或组织材料。这一措施对于维持黄梁木种群的遗传稳定性和应对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育苗技术
在育苗阶段,标准强调使用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并采用容器育苗法以提高成活率。具体操作上,要求基质选用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混合物,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此外,还规定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光照强度,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造林设计
关于造林设计,标准建议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例如,在肥沃的土地上可适当稀植,而在贫瘠土壤中则应密植。同时,还应注意不同树种间的合理搭配,形成多层次林分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外,造林时要避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如山洪冲刷地带等。
抚育管理
在抚育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定期除草松土、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在施肥环节,提倡施用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对于病虫害防控,则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手段优先于化学农药喷洒,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DB44/T 2366-2022黄梁木培育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黄梁木从种质资源保护到最终收获利用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黄梁木的产量与质量,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