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的术语和定义、传承原则、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推广。
Title:Inheritance Guidelines for the Traditional Skills of Dongting (Mountain) Biluochun Tea Mak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K0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5T 1039-202 苏式传统文化 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承指南》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保护和传承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制作技艺。这项标准不仅涵盖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还对传承机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鲜叶采摘环节,标准要求采摘时间为每年春季的清明节前后,此时茶叶品质最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这样的嫩度既能保证茶叶口感鲜爽,又能保留足够的营养成分。此外,采摘时需采用提手采的方式,避免损伤茶芽,同时要求当天采摘的鲜叶当天加工,确保原料的新鲜度。
在杀青与揉捻阶段,标准指出杀青温度应控制在180℃至220℃之间,时间约为2至3分钟,以去除鲜叶中的部分水分并破坏酶活性,防止氧化变色。揉捻则需适度加压,使茶叶形成卷曲的外形,同时保持一定的细胞破损率,促进后续发酵过程中的内含物质释放。
干燥工序中,标准强调采用低温慢烘的方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温度控制在80℃左右,第二次则降低至60℃以下。这样做既能进一步蒸发多余水分,又不会因高温导致香气流失。整个干燥过程需要持续约40分钟,直至茶叶含水量降至6%以下。
对于传承机制,标准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师徒制度,鼓励资深制茶匠人收徒传艺,通过言传身教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同时建议设立专门的工作坊或培训基地,定期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掌握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条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既保障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的独特风味,也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