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鲟鱼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鲟鱼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turgeon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8T 24—2022 鲟鱼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鲟鱼养殖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鲟鱼的养殖环境、苗种选择、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到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鲟鱼养殖环境的选择上,标准明确规定了水源必须清洁无污染,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pH值应在6.5-8.5之间,溶解氧不得低于5mg/L。这主要是因为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良好的水质不仅能够保证鲟鱼的健康生长,还能提高其品质。同时,养殖池塘的设计也需合理,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确保鲟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其次,在苗种选择方面,标准强调选用健康无病、体格健壮的鲟鱼苗种,要求苗种规格整齐,体重差异不超过10%。此外,还要求苗种来源清晰,具有合法的检疫证明。这是因为健康的苗种是成功养殖的基础,只有优质的苗种才能保证后续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
再者,关于饲料投喂,标准指出饲料应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并根据鲟鱼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每日投喂次数为2-3次,投喂量以鲟鱼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这一规定旨在满足鲟鱼各个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避免因营养不足或过量导致的生长缓慢或疾病发生。
最后,在病害防治上,标准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要求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做好养殖记录,一旦发现病害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此外,还鼓励使用生物制剂等环保型药物,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DB5118T 24—2022 鲟鱼养殖技术规范》为鲟鱼养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率与产品质量,促进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