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南黑山羊(自贡型)疫病防治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川南黑山羊(自贡型)的疫病预防、诊断、治疗及综合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uthern Sichuan Black Goat (Zigong Ty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3T 26-2022《川南黑山羊(自贡型)疫病防治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川南黑山羊(自贡型)疫病防控的技术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预防措施
标准明确指出,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具体要求包括:定期对圈舍、用具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要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避免病原产生抗性。此外,还强调了引进种羊时必须进行隔离观察至少3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二、免疫接种
对于免疫程序,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方案。如新生羔羊应在出生后7-10日龄注射初乳抗体检测合格的母源抗体疫苗;成年羊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口蹄疫疫苗接种等。同时,还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免疫计划,比如针对布氏杆菌病等地域性较强的疾病,需结合季节变化灵活安排免疫时间。
三、监测与报告
该标准特别重视疫情监测工作。规定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和试剂,定期开展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学监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此外,还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二维码追溯系统,实现养殖档案电子化管理,便于追踪溯源。
四、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标准建议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内容涵盖疫病基础知识、临床诊断方法、应急处置流程等方面。通过持续教育提升整个团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综上所述,《川南黑山羊(自贡型)疫病防治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为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提供了指导依据。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障动物福利,也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