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常见天牛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监测与调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常见天牛害虫的防治工作。
Title:Common Buprestid Beetl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4/T 1025-2022《常见天牛防治技术规程》是针对天牛类害虫在特定区域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的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明确了天牛、寄主植物、成虫期、幼虫期等基本概念,确保了不同使用者对同一术语理解一致,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二、防治原则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并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三、监测与调查
规定了如何设置诱捕器及布点密度,建议每公顷不少于5个诱捕器。同时明确了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面普查,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以便及时发现虫害情况。
四、物理防治
包括人工捕捉成虫、剪除受害枝条以及利用光诱、性信息素诱杀等方法。特别是对于高大乔木上的天牛幼虫,可以采用钻孔注射内吸剂等方式直接作用于害虫所在部位。
五、化学防治
推荐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施药时需注意保护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破坏。
六、生物防治
鼓励引入天敌如花绒寄甲等来控制种群数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释放不育雄虫或接种病原微生物等方式达到控制效果。
七、管理措施
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诱捕数据、用药记录、防治成效评估等内容。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以上就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