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废弃物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蚯蚓生物工程床对植物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Plant Wastes by Earthworm Bio-engineering B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97-2021《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废弃物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利用蚯蚓生物技术处理植物废弃物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操作步骤、设备要求、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 基本要求
4.1 蚯蚓选择:应选用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的本地蚯蚓品种。例如,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是常用的种类之一,因其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且分解有机物效率高。
4.2 床体构建:生物床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通常由腐殖土、稻壳、秸秆等混合材料构成。厚度一般为30cm~50cm,并保持适宜的湿度(60%~70%)。这样可以确保蚯蚓生存环境良好,提高其处理效率。
5 工艺流程
5.1 预处理:将植物废弃物粉碎至一定粒度(建议直径小于5cm),并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此过程有助于加快后续发酵速度,同时减少蚯蚓消化负担。
5.2 投放蚯蚓:按照每平方米投放500g~1000g蚯蚓的标准进行投喂。初期可适当增加密度以促进快速启动系统。
6 操作步骤
6.1 定期翻动:每隔7天~10天需对生物床表面进行一次翻动,深度约为10cm~15cm。此举不仅能够防止局部过热或缺氧现象发生,还能使新加入的废弃物与已有物料充分混合。
6.2 温度监控:保持生物床内部温度在15℃~30℃范围内最为理想。当发现温度超出此区间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节,如遮阳降温或者保温增温。
8 质量控制
8.1 成品检测:最终产物作为肥料使用前必须经过重金属含量检测以及pH值测定。具体指标应符合NY 525-2012中关于有机肥料的要求。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废弃物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绿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