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镇域城市管理智能化管理的总体要求、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数据管理、运行维护及安全保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镇域在建设、管理和运维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时的指导和规范。
Title:Intelligent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own-level Urban Management DB3205/T 1027-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镇域城市管理智能化管理规范》(DB3205T 1027-2021)是江苏省苏州市针对镇域城市管理工作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该标准从智能化建设、运行维护到服务评价等多个方面对镇域城市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提升镇域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要求
标准第4.1条规定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模块。其中包括基础数据管理、事件处理、资源调度以及绩效评估等核心功能。具体来说:
- 基础数据管理:要求系统能够全面收集并动态更新包括人口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在内的各类基础数据,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对于后续决策支持至关重要。
- 事件处理:强调了快速响应机制的重要性,规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系统需能在最短时间内定位问题所在,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行动。
- 资源调度:明确了如何高效调配人力物力资源以应对各种情况,比如通过GIS地图直观展示人员分布情况,便于指挥中心做出最优分配方案。
- 绩效评估: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定期对各环节的工作成效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持续优化整个管理体系。
运行与维护管理
在第5章中特别指出,为了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这不仅包括硬件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还涉及到软件版本升级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例如:
- 定期巡检: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技术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
- 数据备份:每日执行一次完整数据库备份操作,防止因意外导致重要信息丢失;
- 用户培训: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面向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他们使用系统的熟练度。
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第6章构建了一套涵盖多个维度的服务质量评价框架。这套指标体系旨在客观反映实际服务水平,并为改进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用户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等形式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反馈,了解其对各项服务项目的满意程度;
- 处置时效性统计:记录每次事件从接报到解决所需的时间长度,作为衡量工作效率的重要参考;
- 投诉处理率:计算所有接到投诉后得到有效处理的比例,以此检验客服部门的工作成效。
以上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实际上,《镇域城市管理智能化管理规范》还涉及到了更多细节层面的规定,如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编制等内容。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