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插秧田杂草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杂草防除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采用机插秧技术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杂草的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Weed Control in Rice Machine-transplanting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030-2021《水稻机插秧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机插秧田的杂草防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杂草种类识别与监测
标准指出,在水稻种植前应对田块进行全面的杂草调查。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各异。例如,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千金子等,通常需要使用精喹禾灵或氰氟草酯类药剂处理;而阔叶杂草如鸭舌草、眼子菜等,则适合采用2甲4氯钠或氯氟吡氧乙酸等药剂。定期监测杂草的发生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化学防控关键期
根据标准要求,化学防控的最佳时期为水稻移栽后7至15天内。此时水稻秧苗已稳定扎根并开始分蘖,同时大部分杂草也处于幼苗阶段,抗药性较低,能有效提高除草效果。在此期间应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或环境污染。
机械作业与人工辅助结合
在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合理安排机械作业顺序可以减少杂草滋生的机会。比如,在插秧之前先进行一次浅水旋耕灭茬处理,可显著降低部分深根型杂草的数量。此外,对于难以完全清除的顽固性杂草,建议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加以补充。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当化学防控手段受到限制时,人工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调控措施
除了上述物理和化学方法外,标准还强调了生态调控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如将水旱轮作与稻田养鱼相结合,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抑制某些特定杂草的繁殖。另外,适当增加有机肥投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也能增强其自身对杂草的竞争优势。
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
最后,标准特别提醒操作人员在使用除草剂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并注意风向变化以防止药液漂移影响周边作物。同时,妥善处置废弃包装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水稻机插秧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管理稻田杂草问题。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大家的实际生产活动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