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杂草分级及水淹免化学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杂草分级方法、水淹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水淹方式对稻田杂草进行免化学防控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ding of Paddy Field Weeds and Chemical-free Control by Water Floo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杂草分级水淹免化学防控技术规程》(DB43/T 2027-2021)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水淹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稻田杂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下对规程中的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湖南省稻田杂草的水淹免化学防控。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2. 术语和定义:
- 水淹深度:指稻田水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类型的杂草对水淹深度的需求有所不同,合理设定水淹深度是成功防控的关键。
- 水淹时间:从开始注水到排水之间的时间间隔。适当的水淹时间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而不影响水稻正常发育。
3. 杂草分类及防控措施:
- 根据杂草种类将稻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并针对每个等级制定了相应的水淹方案。
- 轻度等级:建议采用浅层水淹(5-10厘米),持续7-10天。
- 中度等级:实施中等水淹(10-20厘米),维持10-15天。
- 重度等级:采取深层水淹(超过20厘米),保持15天以上。
4. 操作步骤:
- 在插秧前一周左右开始第一次全面水淹处理,确保杂草萌发初期就被控制住。
- 插秧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位,既要保证水稻生长需求又要继续压制杂草。
- 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适宜的水淹条件。
5. 注意事项:
-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水淹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在选择品种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 水淹期间需密切监测稻田生态环境变化,防止因长时间缺氧导致土壤板结等问题出现。
- 对于一些特别顽固或难以清除的杂草,可以结合人工拔除等方式辅助治理。
6. 效果评估:通过定期观察记录杂草密度、高度等指标来评价防控效果,并据此调整后续管理策略。如果发现防控效果不佳,则需要重新审视前期计划是否得当。
此规程强调了利用自然力量而非依赖化学药剂来进行杂草防治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内容,共同促进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