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花黄精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安全用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多花黄精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Polygonatum cyrtone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020-2021 多花黄精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多花黄精病虫害管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地方。这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因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可以防止积水导致的根部腐烂问题。
其次,在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也是防控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标准建议,每亩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00株左右,并且要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从而抑制病菌滋生。
第三点是强调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标准提倡使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等害虫数量。同时鼓励采用植物源农药作为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例如利用苦参碱溶液喷洒来预防真菌性病害。
第四条提到定期监测田间状况非常必要。种植户应每隔7到10天巡查一次,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比如叶片出现斑点或卷曲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此外还规定了当病虫害发生率达到一定阈值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最后,标准特别强调了轮作制度对于长期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建议不要连续多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多花黄精,而是应该与其他作物轮换种植,这样可以有效打破某些特定病原体的生活史循环,减少其积累量。
综上所述,《DB43/T 2020-2021 多花黄精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选址、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以及积极有效的病虫害管理策略,为保障多花黄精健康生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内容不仅适用于专业农户,也值得所有从事中药材生产的相关人员学习借鉴。